解密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面试考官
厌听的那些“套话”(二)
世上本无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公务员面试考试本也无考官天生所厌烦听的“套话”。只是因部分同学未能够深刻领悟一些“话语”的真意和说出的原因,虚情假意、纸上谈兵,在考场上“任性”发挥,让原本并非“套话”的话,成为了真正的“套话”。
在上一期内容中,我结合每一道面试题目作答的基本思路(总分总),即开头(总)、主体(分)、结尾(总)的框架,从开始答题到具体分析,再到最后结束收尾,从三个角度列举了这些年来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面试考场中自己所见到的一些低分案例,与同学们分享了究竟哪些话是让考官厌烦的“套话”。
一、开头(总)“无善始”
二、主体(分)“模板化”
三、结尾(总)“无善终”
上一期,我与大家分享了开头(总)“无善始”部分,今天,我将与同学们继续交流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面试中,那些让考官厌烦的“套话”之主体(分)“模板化”、结尾(总)“无善终”部分,同样各列举5个例子与大家进行分享。
二、主体(分)“模板化”
(一)“任性”主体分析
(二)文学色彩偏“浓”
(三)内容“全”而“不实”
(四)不停“无知”假设
(五)“死”磕万能公式
(一)“任性”主体分析
例: 1.请你以“品牌”为题,立意和角度自选,做一个演讲。(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考生观点: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角度陈述:
国家方面,....
企业方面,格力……
个人方面,黄文秀……
考官点评:这几天联考线下主体班的面试课程结束了,上岸的同学转介绍了一些同学,要求我讲授线上一对一面试课。结果我就发现这些同学同以上考生的观点是一样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告诉考官,考生将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角度来分析。试问,我们的同学,你能告诉我们你说的这三类主体是怎么出来的吗,你是直接“背”培训机构的主体分析法模板“模”出来的吗?试问,考生你思考过为什么有主体分析法吗?能告诉下考官它的来源吗?并且你能说清楚为什么是三个方面吗?而且附后的案例已经让考官耳中听出了“茧”!
这几天连续给报考警察系统岗位的学生上课,有道真题“每个国家都有类似FBI这样的组织,请你谈谈对国家安全的理解”。我们的同学上来就说国家安全对于国家、企业和个人来说很重要......,请问这样说难道不很假大空吗?
主体分析法的泛滥应用,已经成为了我们考官最厌烦听到的套话。穷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而已。我们学习一门新的知识,一定要学会去追根溯源,该说的主体才说,不该说的就不要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公务员面试同样要遵守这一要求。
(二)文学色彩偏“浓”
例: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请谈谈你的理解。(2020年山西省直公安系统10月17日)
考生观点:从古至今,中国英雄辈出,考生列举了一系列英雄案例........,可谓文采非凡。
考官点评:考生的文章再好、文字再优美,但如果断章取义,所说的内容并不切题,对考官打高分将一无是处。以上这个观点,是我见一个学生在全真模拟作答时的话语,他单单阐述英雄案例就用了2分多钟。对于总书记的话语只字不提不分析,请问可以吗?我们必须要清晰地知道,单纯依靠文学素养是不能够过关的。在此,提醒那些指望通过多记忆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就能够顺利考公“上岸”的同学,要理性审慎清醒地认知,那是不可取的。
还有一个例子,最近碰到的一个同学让我印象深刻,我在课堂上出了一个题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请谈谈你的理解”,我们大家,懂得这个题目如何作答吗?这个同学马上告诉我说,老师这个题目很简单。随后,他一开口便是把党中央的理论方针政策从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一直说到习近平总书记,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还停留在2018年以前。试问大家,国家公务员人员面试,难道是记忆秀吗?
(三)内容“全”而“不实”
例:有些城市通过调查发现,一些乞丐白天要饭,晚上花钱过奢华的生活,你怎么看?(浙江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考生观点:在提到宣传对策时,要运用“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小视频、App、抖音、电视、广播、宣传板报、展板、横幅、户外广告LED屏、山区大篷车.....;
考官点评:“全国考生大联合,不管东部平原还是西藏高原,答案相似度是如此之高。”我们广大考生凡是提到宣传对策,一定要这么全吗?一口气说这么多宣传举措给考官听,合适吗?
另外,“三微一端”是什么意思?与后面的内容微博、微信、小视频、App、....难道不是重复的吗?同时,弱弱地问一句,群众喜欢吗?以该题目为例,你认为乞丐有条件、有时间玩手机吗?
切合实际吗?杭州市总体上来讲,地形确实复杂,但考生所报考的市区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岗位,主要是以平坦的平原地形为主,是没有山区丘陵的,哪来的山区大篷车?套路化作答只会让对面的面试考官生厌。
其实,生活需要发现,学习需要更新。以上考生的作答,用党中央新提出的宣传要注重加强线上线下相融合,不就更能简略概括进行表达了吗?也可以进一步再细化,线上举一个例子,线下举一个例子,不就可以了吗?
(四)不停“无知”假设
例:领导要去外地出差一个月,临走时把工作交给了你,但同事老张总是无故不到岗,小李不积极配合工作。对此,你怎么办?
考生观点:如果是因为老张....
如果是因为老张......
如果是因为老张......
如果是因为小李....
如果是因为小李......
如果是因为小李......
考官点评:你想过为什么要不停地假设吗?这些问题是怎么假设出来的,你较过真吗,也许你会说,老师好像不知道,上课时没有说,我作为学生怎么会知道?
无语!如果一味地无知假设,正如以上题目中考生一口气作答了六个“如果”,你是考官,你是否已经被“如果整晕了呢”?
也许有的同学说,没关系,考官鉴别水平很高,不会被整晕。但是,大家知道吗,有些时候如果你不搞清楚为什么要假设,有些题目是无法假设出结果的,你从一开始就没有整晕考官的机会,到底你只会整晕自己。如“你单位的辖区内,有两个村因为荒山使用问题而起了纠纷和矛盾,导致了严重的械斗行为,你作为乡政府的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你该怎么处理?(2020年山西吕梁公务员11月8日)”,对于题目中两个村起纠纷和矛盾的原因,纵使你想破脑袋,你也无法细化出具体的原因,即使你能够好不容易憋出一句话时,此时你会发现考试时间已经结束了。
所以,不知道命题人的真实意图,只是“无知”假设,便会陷入自己的“围城”,找不到可以假设的内容。该题目中,纵使你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你能够想出来到底是因荒山使用的什么问题而起的纠纷吗?很难!所以说,懂得命题人的考查目的是很重要的!回到该题目中,具体分析,其实很简单,考生只需要告诉考官,考生会第一时间调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问题的真实情况即可,无须不停地假设,因为题目作答的重点是后面的调解对策。
(五)“死”磕万能公式
例:1.组织管理类题型
为了响应“创城”工作的号召,你社区准备开展“靓丽星期五”活动,对街巷、门面房及周边的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和整改。作为社区工作人员,你会如何组织?(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真题)
考生观点1:第一步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考官点评1:如果有这么多人可以安排工作,领导还要交代你做什么呢?说话要接地气,要清楚公务员体制的真实情况,要了解基层的客观实际。在该题目中,社区是什么?与行政村是平级的,社区对应的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同时,社区还建有基层党组织。所以社区工作人员,是社区“两委”人员之一,在基层待过的,是懂得社区“两委”工作人员是相当精简的,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而是“一个萝卜多个坑”,请问,我们社区哪有那多么多人给你去成立工作小组?如果有那么多的人,社区“两委”领导不直接开会统一部署不就可以把工作完成了吗?
考生观点2:成立多个具体工作组,有组织组、宣传组、执行组、后勤组、应急组、医疗组...;组织...那些人,在...地点...做...
考官点评2:
请问你切题吗?有针对性吗?以该题目为例,你认为命题人是要你把自己放在领导者的角度出发,指挥成立这么多工作组吗?况且基层社区有这么多人可调配吗?所以,但凡动动脑筋思考下,命题人真正想考察的,是测试你如何最大程度地去动员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创城”工作中来,这才是要考察你的根本内容所在,而在回答时候,你要点破这一点。
有必要这么细、这么琐碎地讲给考官听吗?要知道,我们能够担任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面试考官,级别最低的也是副科长级,我们在体制里面最少已经干了四年了,难道我们很笨吗?笨得连组织开展一项活动都不晓得吗?还需要你一个新兵蛋子来手把手地教我们考官做事吗?来教我们组织谁什么时间地点干什么吗?
2.应急应变类题型
例:(1)有人正在轻生,作为警察,你怎么办?
考生观点:先打开执法记录仪,然后....
考官点评:悲哀,那人已经自杀“成功”了。套路化实在可悲可恨,我们很多考生在一些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学了十几二十天,最终的结果就是背诵这个套路。实在是让我们这些在机关呆了多年的老同志感到可笑,我们作为公务员招录部门,并非反对考生参加公务员参加培训,只是我们反对地是培训机构培训出来的是一批没有脑子的机器人。以该题为例,如果正在轻生的这个人是你的父母,我想问,你是警察,作为子女,你这时候会怎么办?还是会先打开执法记录仪吗?在这里我想告诉广大考生,公务员是人民公仆不假,但是有个前提,公务员首先是一个正常的人,绝对不是六亲不认、冷血无情的人。所以,在考场上太能装,不是好事!
(2)有很多群众到你单位上访反映问题,你怎么办?
考生观点: 第一,请大家选出代表反映问题。
第二,请选出的代表去会议室。
考官点评:背诵模板有意思吗?没有自己的思考,切合实际吗?该题中,你说能选出就能选出代表,你说让代表去哪就能去哪吗,如果可以,全国那么多信访问题不早就解决了?
2010年我刚参加工作就开始接触并处理群众信访问题,特别是近两年多来,我直接到基层农村开展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工作,对于接触处理群众矛盾纠纷更是家常便饭,可以毫不谦虚地说,对群众工作是再熟悉不过了。我们多数面试考官都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如果听到以上同学们的作答“请大家选出代表反映问题”“请选出的代表去会议室”实在是无语,考官第一时间,便会意识到这些是某些培训机构“冷血”培训出来的“复读机”。因为基层工作情况错综复杂,各种矛盾纠纷盘根错节,不是我们简单想怎么样就能够怎么样的。回到以上题目中来,对于群情激愤的群众,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没有基本的引导,如何让群众配合反映并解决问题呢,我们作为考官实在是无法相通的,不能让我们考官信服,如何给你打高分呢?
3.人际关系题
例:你是社区工作人员。有一住户在居住小区内圈了一个鸡棚,存在安全隐患的同时还吵到小区其他住户。其他住户找该养鸡住户沟通,但对方情绪激动,双方争吵起来。领导让你去解决问题,请现场模拟。
考生观点:老张,在小区圈地养鸡,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考官点评:纸上谈兵落到实处了吗?有没有做到换位思考?听到“老张,在小区圈地养鸡,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的话语,张大爷难道不要跟你干起来吗?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难道不是应该先与群众打成一片,进而做思想引导工作吗?如果作为公职人员,动辄就利用手中的权利和职务的影响力,去开展工作,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的。另外,如果其母不是要求现场模拟,很多考生在考场上会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些话语,大家可以背诵得很流利,但是往往缺乏情感,我们考官认为很套路化。
同时,在人际关系题目中,很多考生动辄就反思自己,难道自己一定有错吗,客观吗,我们作为考官听到后,感觉这样的考生不够客观审慎辩证。
三、结尾(总)“无善终”
(一)过于自信
考生观点:通过以上的举措,我相信一定可以.../很好地解决...
考官点评:你相信就一定可以了吗?现实中20年不拆的违建,你说能很好解决就能很好解决了吗?作为即将步入体制的新人,基本的谦虚是必要的,而且是你能否赢得考官认可的基本礼仪。
(二)过于简单
考生观点:以上,就是我对第一题的作答。
考官点评:“全国考生都一样”,难道就不能换个说法吗?你们所学的申论“大作文”不是学习了很多收尾方法吗?我们作为面试考官,作为招录部门,我们通过看你的结尾,来反推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到底是不是一个靠谱的人,到底是不是一个善始善终的人。
(三)过于聪明
考生观点:考生全部题目已经作答完毕。
考官点评:有必要提醒考官“全部”吗,我们考官很“癫”吗?
(四)过于有礼
考生观点:谢谢考官的耐心聆听。
考官点评:耐不耐心,与你有关系吗?我们考官中确实有的没耐心听,是不是你这句话的功效适得其反呢?
(五)过于形式:
考生观点:形成长效机制。
考官点评:你说长效就长效了?有具体的着力点吗,要不何以长效?
以上就是与各位同学分享的考官所厌烦的“套话”之开头(总)“无善始”、结尾(总)“无善终”部分。
下一期!
再见!